欢迎您来到河北省残疾人救助协会官方网站!
志存高远 造福社会 --记为残疾人事业矢志不渝的共产党员高民
来源:河北省残疾人救助协会 发布时间:2019-10-16 查看次数:

在革命老区山西省吕梁市,有一位身残志坚的人,他办过墩布场,开过编织厂;当过老师,做过装修。无论他身处怎样的境遇,他都在用一己之力帮助无数的残疾人就业。最终他因办学而灿烂,完成了授人以渔的华美转身。他就是现任吕梁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吕梁市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高民。

作为一个残疾人,高民深切地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和生存的艰难,体会到残疾人带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所以在生活条件改善后,高民觉得他应该帮助其他像他一样的残疾人,为他们谋求生存发展之道,为政府分忧、为社会造福,让他们鼓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平等参与社会、融入社会。

高民先后办过墩布厂、编织厂等适合残疾人生存就业的小企业,帮助过一些和他一样的残疾人。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他感到要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只有让残疾人从思想上、能力上超越残疾。在这之后,高民创办了一所综合型残疾人学校,使残疾人接受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吕梁市23万残疾人生存、发展的问题,使他们自强不息、残而有为、学有所长,由社会的包袱变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而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命运因艺术而改变

 

高民出生在一个文化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一名医生。他从小向往成为一名军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6岁那年,高民因一场腿病无钱医治,使左下肢落下了永远的残疾。在看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生命的支柱》和《黑暗的光明》等励志书籍之后,他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并立志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初中还没毕业,父亲就托人将高民安排到木器厂做学徒,希望学一门手艺来维持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民拿起了画笔,从此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之后的两年里,他工作之余就挥动着画笔,刻苦练习绘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勤奋的汗水赢得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闪光:一幅《昭君出塞图》受到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和有关专家的认可。随后,他被调到离石的一所小学任美术老师,第一次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体力劳动者转变为一个脑力劳动者是不易的,一个身体残疾的体力劳动者要迈上三尺讲台更是难上加难,这对于高民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生命的飞跃。

在教学岗位上,高民并没有自我满足,他产生了强烈的拼搏欲望,他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决定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冲刺:去高等学府深造!在别人眼中,一个体力劳动者,还是残疾人,奋斗到教师这个岗位已经不错了,考什么大学,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知识已经使高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党的教育也促使他对自己有了一个更高的定位,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他认为,既然他能从木器厂成功跃上三尺讲台,那么他也一定能成功地迈进高等学府的大门。

说到就要做到。为了练好人物素描,高民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起早贪黑,努力作画。他画的最多的是老人和残疾人,他用手中的画笔追诉着对社会弱者的同情与爱。

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高民数次背着画夹,单骑游走陕北,经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严寒酷暑。黄土高坡的大风、陕北农民那饱经风霜的脸,使他的画面更深沉,也更感人。1985年,高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曙光,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西大学艺术系,迈进了心仪已久的高等学府的大门。也是在这一年,高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时,他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都说象牙塔的生活是幸福的。可是作为残疾人,大学的生活照样是艰苦的,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高民再次挑战自己,克服困难,通过更加勤奋的学习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几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他的绘画屡见报端,作品《苦恋》在山西画报上发表并获奖,一时感动了许多人。这段经历也使他对残疾人工作有了一些想法,冥冥之中他总觉得自己要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命运因创业而坎坷

 

大学毕业后,高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一个残疾人,照理说应该很满足了。但高民并没有安于现状,他觉得应该为其他残疾人做点事,做社会有用的人。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教诲,也许是因为身为一个党员的信念,高民说干就干,凭着朴素的感情和执着的信念,他从贩卖衣服、开小门店,到装修承揽小工程、做煤炭生意,下广州、闯深圳,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他上过当、受过骗,有时甚至血本无归。为了追一笔欠款,高民曾独自驾驶着对方顶账的旧车从几千公里外冰天雪地的哈尔滨驶回吕梁。

艰苦的奋斗,不断的努力,终于赢来了丰厚的回报。到1995年,高民已有了一些积蓄。在这期间,他帮助了很多残疾人,随时随地,只要遇到他们,高民就给他们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高民由衷地感到幸福和欣慰。

有一件事至今还留在高民的记忆里,深深牵动着他的心。在一个下雪的冬日傍晚,在高民去看望自己父母的路上,他看到一位腿有残疾的老人摔倒在雪地中。老人衣衫单薄,在寒风中冻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高民十分同情老人的处境,他把老人扶上车,当即给他买了一件棉大衣。在交谈中,高民得知老人靠乞讨度日,没有生活来源。他突然感到仅仅为老人买一件冬衣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高民着手创办了吕梁地区残疾人煤焦有限公司,安排了30多个残疾人就业。两年后,他又创办了吕梁地区大众服务公司,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考虑到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又办了残疾人墩布厂,先后容纳残疾人近80人。看到原来衣食无着的残疾人在自己创办的公司里凭劳动养活自己,高民感到这才是他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在。这些残疾人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高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冷遇,有的是友爱和相互帮助。每逢节日,高民更是精心筹划,开展多种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聚餐,中秋节大家分享各自从家里带来的月饼。那种幸福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是无法言表的。

在这期间,高民还坚持每年春节慰问残疾人。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的时候,高民却顶着寒风带着大米、白面、食用油及慰问金一户户走访特困残疾人。别人都说他傻,拿上那么多钱白白送人,但是当高民看到他们眼里闪烁着感激的泪花时,他心里特别满足。

天有不测风云,正值高民的事业迅速向前发展的时候,市场走势持续低迷,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原材料短缺等困难。尽管他殚精竭虑、奔走呼号、千方百计寻求出路,但到2000年,高民苦心经营的残疾人企业团队还是解散了。

当时的痛苦对于高民来说是有生以来最大的心灵磨难,他常常彻夜思索,夜不能寐。那时候,尽管看着自己亲手创办的残疾人团队解散了,尽管承担着几十万元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感到自己疲倦的身体和痛苦的心灵都快支撑不住了,但要为残疾人办点事的想法在高民心中始终没有熄灭。他咬牙挺着、摸索着、思考着,他想起美国人海伦·凯勒、中国人张海迪,这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始终鼓舞着他,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在吕梁考察扶贫攻坚工作时,专门接见了高民,为他亲笔题写了“自强不息、造福社会”8个大字。

命运因办学而灿烂